折中的意思

注音 ㄓㄜˊ ㄓㄨㄥ

拼音 zhé zhōng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取正;調節,使之適中,現多指協調不同意見,使各方都能接受。

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贊》
決獄折中,不殺無辜,不誣無罪。——《管子·小匡》

compromise;

⒉  又作“折衷”

折中方案。

相似詞

折衷

相反詞

極端


英文 to compromise, to take the middle road, a trade-off, eclectic

德語 Kompromiss, Kompromissvorschlag (S)​

法語 faire un compromis

國語辭典簡編本

折中「ㄓㄜˊ ㄓㄨㄥ」

調和太過與不及,使其適當合理。

造句折中方案可以解決我們的歧見之爭。

國語辭典修訂本

折中「ㄓㄜˊ ㄓㄨㄥ」

⒈  調和太過與不及,使之得當合理。也作「折衷」。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極端

⒉  公平、公正。

《管子·小匡》:「決獄折中,不殺不辜。」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折衷”。

⒉  取正,用為判斷事物的準則。

《楚辭·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
朱熹 集註:“折中,謂事理有不同者,執其兩端而折其中,若《史記》所謂‘六藝折中於 夫子 ’是也。”
宋 張淏 《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予之所疑者,誰與折衷之。”
宋 葉適 《題<西溪集>》:“夫欲折中天下之義理,必盡攷詳天下之事物而後不謬。”
梁啟超 《論湖南應辦之事》:“更折衷於古經古子之精華,略覽夫格致各學之流別。”

⒊  調節使適中。

《屍子》捲上:“聽獄折衷者, 皋陶 也。”
《南史·江淹傳》:“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
唐 韓愈 《上張僕射第二書》:“乘之有道,步驟折中,少必無疾,老必後衰。”

⒋  指調和不同意見或爭執。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設法調解,折中之後,許開一個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唐淑貞 顧慮到將來的意外,討論之後,才折衷下來,由 白知時 立刻親筆起草,擬一個結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