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的意思
注音 ㄎㄤˋ
拼音 kàng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抗「ㄎㄤˋ」
1.抵禦、抵擋。
造句反抗、抗暴、抗戰
2.違逆、不順從。
造句抗命、抗議、抗爭
3.對等、匹敵。
造句抗衡、分庭抗禮
4.高尚、正直。
造句抗節、抗懷千古
注音 ㄎㄤˋ
拼音 kàng
[動]
1.抵禦、抵擋。如:「反抗」、「抗敵」、「抗暴」、「八年抗戰」。《列子.黃帝》:「而以道與世抗,必信矣夫。」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
2.違逆、不順從。《荀子.臣道》:「有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宋.梅堯臣〈汝墳貧女〉詩:「郡吏來何暴,縣官不敢抗。」
3.對等、匹敵。如:「抗衡」、「分庭抗禮」。《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榮鏡宇宙,尊無與抗。」唐.章懷太子.注:「抗,猶敵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
4.舉。《文選.揚雄.羽獵賦》:「移珍來享,抗手稱臣。」《文選.曹植.洛神賦》:「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形]
1.剛直、正直。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
2.高尚。如:「抗志」。《楚辭.宋玉.九辯》:「堯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名]
姓。如漢代有抗徐。
▸ 軟磨硬抗
▸ 讓抗
▸ 容抗
▸ 蹺足抗首
▸ 青抗先
▸ 強抗
▸ 蹺足抗手
▸ 清抗
▸ 撇抗
▸ 撓抗
▸ 陸抗嘗藥
▸ 狼抗
▸ 萊陽抗捐鬥爭
▸ 朗抗
▸ 浪抗
▸ 抗犯
▸ 抗租
▸ 抗髒
▸ 抗音
▸ 抗顏
▸ 抗禮
▸ 抗拒
▸ 抗衾
▸ 抗藥性
▸ 抗日戰爭
▸ 抗浮
▸ 抗章
▸ 抗命
▸ 抗敵
▸ 抗日兒童團
▸ 抗屬
▸ 抗生素
▸ 抗糧
▸ 抗婚
▸ 抗莊
▸ 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