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戢的意思
注音 ㄐ一ˊ ㄐ一ˊ
拼音 jí jí
詞性 擬聲詞
基本釋義
⒈ 密集貌。順從貌。魚張口貌。象聲詞。形容細小之聲。
戢戢「ㄐ一ˊ ㄐ一ˊ」
⒈ 狀聲詞。形容魚唼水的聲音。
引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引證解釋
⒈ 密集貌。
引唐 於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戢戢亂峰裡,一峰獨凌天。”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吳 會 括眾山,戢戢不可數,其間號 天平,突兀為之主。”
清 唐孫華 《狎客》詩:“戢戢附群蟻,殷殷聚飛螡。”
王旡生 《中國曆代小說史論》:“舉億兆人之材力,鹹戢戢於一範圍之下,如羊豕然。”
⒉ 順從貌。
引清 平雲 《孤兒記》:“戢戢然勿敢少違。”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不見夫戲獸者乎。以馬之駿、以猴之黠、以獅之戾、以象之鈍,而能使趨蹌率舞於一庭,應弦合節,戢戢如法者,何也?”
⒊ 象聲詞。形容細小之聲。
引唐 元稹 《表夏》詩之八:“翩翩簾外鷰,戢戢巢內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畫皮》:“一更許,聞門外戢戢有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口技》:“摺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⒋ 魚張口貌。
引唐 杜甫 《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宋 梅堯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詩:“戢戢後池魚,隨波去難留。”
清 黃宗羲 《振華鄭公神道碑》:“戢戢如枯魚之委於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