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ㄥ 一ˋ

拼音 zhōng yì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忠心和義氣。

忠義之士。

loyal and righteous;

⒉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a loyal and righteous person;

國語辭典簡編本

忠義「ㄓㄨㄥ ㄧˋ」

行為忠貞且合於義理。

造句關公忠義的精神,長存天地之間。

國語辭典修訂本

忠義「ㄓㄨㄥ 一ˋ」

⒈  做人做事能盡心力、合義理。

唐·崔融〈西征軍行遇風〉詩:「夙齡慕忠義,雅尚存孤直。」
《三國演義·第四回》:「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

⒉  忠臣義士。

《後漢書·卷五八·臧洪傳》:「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

引證解釋

⒈  忠貞義烈。

《後漢書·桓典傳》:“獻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與 何進 謀誅閹官,功雖不遂,忠義炳著。”
唐 崔融 《西征軍行遇風》詩:“夙齡慕忠義,雅尚存孤直。”
《老殘遊記》第二回:“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士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凡人存著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實的,講究忠義的,都是傻子吧?”

⒉  指忠臣義士。

《後漢書·臧洪傳》:“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四鎮守 舟山 時,兵民輯睦,忠義嚮應,西人已喪膽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明 朝國政,誤在重製科,循資格。是以國破君亡,鮮見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