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的意思

注音 ㄉㄜˊ ㄗㄨㄟˋ

拼音 dé zu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使人不快或懷恨;冒犯;獲罪。

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適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後。——《明史·海瑞傳》
又得罪舅姑。——唐·李朝威《柳毅傳》

offend;


英文 to commit an offense, to violate the law, excuse me! (formal)​, see also 得罪[de2 zui5], to offend somebody, to make a faux pas, a faux pas, see also 得罪[de2 zui4]

法語 désobligeance, froissement, désobliger, choqu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得罪「ㄉㄜˊ ㄗㄨㄟˋ」

1.冒犯、觸怒。

造句他生性高傲,目中無人,因此時常得罪別人。

2.向人對不起的客套話。

造句這小孩不懂事,得罪之處,請多包涵。

國語辭典修訂本

得罪「ㄉㄜˊ ㄗㄨㄟˋ」

⒈  犯罪。

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幹越亭作〉詩:「得罪風霜苦,全生天地仁。」

冒犯 開罪 觸犯

⒉  冒犯、觸怒。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做孫子的又不曾得罪叔公,為甚麼要打我?」
《紅樓夢·第三二回》:「妹妹,往那裡去?怎麼又哭了?又是誰得罪了你?」
《詩經·小雅·雨無正》:「雲不可使,得罪於天子。」

⒊  向人對不起的客套話。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郭排軍吃他相問得無言可答,只道得一聲:『得罪!』」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得辠”。

⒉  獲罪。

《書·康誥》:“凡民自得罪:寇攘姦宄,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前代之所貴,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辠,甘心瞑目。”
一本作“得罪”。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得罪 永泰 末,放之 五溪 濱。”
《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不隔數年, 丁丞相 得罪,貶做 崖州 司戶。”

⒊  冒犯,觸怒。

《孟子·離婁上》:“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苟其財不足,而不能自稱於流俗,則其婚喪之際,往往得罪於族人親姻,而人以為恥矣。”
《紅樓夢》第三二回:“妹妹往那裡去?怎麼又哭了?又是誰得罪了你了?”
趙樹理 《三裡灣》四:“我什麼地方得罪了你,你偏要來找我的事?”

⒋  客氣話。猶言對不起。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郭排軍 吃她相問得無言可答,只道得一聲‘得罪!’。”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餘性爽直,落拓不羈, 芸 若腐儒,迂拘多禮,偶為披衣整袖,必連聲道‘得罪’!”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四幕:“得罪得很,得罪得很,天地間沒想出竟有這樣相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