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館的意思
注音 ㄏㄨㄥˊ ㄨㄣˊ ㄍㄨㄢˇ
拼音 hóng wén guǎn
基本釋義
⒈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與參議。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階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館。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館。因學生出身貴族,不專經業,開元以後,令依國子監生例考試,惟帖經減半。明初亦設弘文館,不久即廢。宣德間,復建弘文閣,不久併入文淵閣。
弘文館「ㄏㄨㄥˊ ㄨㄣˊ ㄍㄨㄢˇ」
⒈ 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館,詳設正學士、講經博士、校書等官,後改稱為「弘文館」,又改稱為「昭文館」。以他官兼充學士,以給事中一人判館事。並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館大學士,自設集賢院以後,昭文館之任漸輕,然其制至宋不廢。
引證解釋
⒈ 唐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 太宗 即位,改名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與參議。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階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 唐中宗 神龍 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 李弘 名,改曰昭文館。 玄宗 開元 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館。因學生出身貴族,不專經業, 開元 以後,令依國子監生例考試,惟帖經減半。 明 初亦設弘文館,不久即廢。 宣德 間,復建弘文閣,不久併入文淵閣。
▸ 廣文館
▸ 崇文館
▸ 天文館
▸ 同文館
▸ 昭文館
▸ 文化館
▸ 經文
▸ 潤文使
▸ 入館
▸ 社群文化
▸ 人造天體天文代號
▸ 商飆館
▸ 遒文
▸ 入文出武
▸ 全文
▸ 全唐文
▸ 群眾藝術館
▸ 闕文
▸ 泉館
▸ 全唐文紀事
▸ 缺文
▸ 佉盧文字
▸ 曲文
▸ 銓文
▸ 虯文
▸ 清文匯
▸ 人文
▸ 遒文壯節
▸ 瓊文
▸ 人文主義
▸ 青樓楚館
▸ 人文地理學
▸ 取精用弘
▸ 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