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的意思
注音 ㄕㄢ 一ㄠˋ
拼音 shān yà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又稱“薯蕷”。多年生纏繞藤本。其地下塊莖可供食用或作中藥。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虛洩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小便頻數等。
山藥「ㄕㄢ 一ㄠˋ」
⒈ 植物名。薯蕷科薯蕷屬,多年生蔓性草本。雌雄異株,地下有長大塊根,莖細有卷鬚以纏繞他物。葉對生,有長柄,呈心臟形。夏季生白色小花,呈穗狀。果實為蒴果,具有三翅。山野自生,分佈於我國河南、湖南、湖北一帶。
引證解釋
⒈ 薯蕷的別名。 晉 王羲之 有《山藥帖》。見《宣和書譜·草書三·王羲之》。
引唐 馬戴 《過野叟居》詩:“呼兒採山藥,放犢飲溪泉。”
宋 蘇軾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詩:“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
宋 林洪 《山家清供·玉延索餅》:“山藥名薯蕷, 秦 楚 之間名玉延。”
▸ 山藥蛋
▸ 西山藥
▸ 崑崙山
▸ 封山
▸ 妙藥
▸ 蒙藥
▸ 巴山
▸ 山砌
▸ 山棲谷飲
▸ 山叫
▸ 山區
▸ 山清水秀
▸ 三神山
▸ 山偈
▸ 日月山
▸ 山嶠
▸ 山湫
▸ 山氣
▸ 山浦
▸ 山郊
▸ 山紀
▸ 山雞眏水
▸ 山谷道人
▸ 山戎
▸ 山坡地
▸ 山環
▸ 山北
▸ 山岰
▸ 山公倒載
▸ 山阪
▸ 山囚
▸ 山芥
▸ 如山似海
▸ 山澗
▸ 山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