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跡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ㄥˇ ㄐ一ˋ

拼音 bǐng j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屏跡”。

⒉  避匿;斂跡。

⒊  猶隱居。

國語辭典修訂本

屏跡「ㄅ一ㄥˇ ㄐ一ˋ」

⒈  匿避。

《晉書·卷七〇·卞壼傳》:「忠於事上,權貴屏跡。」
《新唐書·卷一九四·卓行傳·陽城傳》:「歲飢,屏跡不過鄰里,屑榆為粥,講論不輟。」

引證解釋

⒈  見“屏跡”。隱跡。亦作“屏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後隱居》:“屏蹟邱園,絶蹤仕進,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⒉  避匿;斂跡。

《晉書·卞壼傳》:“轉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權貴屏跡。”
《北史·拓跋景山傳》:“法令明肅,賊盜屏跡,部內大清。”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政體》:“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

⒊  猶隱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有一隱士於此池側,結廬屏跡,博習伎術,究極神理。”
宋 岳珂 《桯史·尊堯集表》:“安石 之屏跡 金陵,棄置不召者十載。”
清 趙翼 《六十自述》詩:“十年屏跡臥江村,往事真堪目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