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ㄠˇ ㄎㄤ
拼音 xiǎo kāng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儒家所宣揚的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之治,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
英Xiaokang,ideal society;
⒈ 指可以維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經濟狀況。
例小康之家。
英comparatively well-off;
英文 Xiaokang, a Confucian near-ideal state of society, second only to Datong 大同[Da4 tong2], moderately affluent, well-off, a period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德語 Wohlstand (S), zufriedenstellender, ausreichender Lebensstandard (S), eine Periode des Friedens und Wohlstandes
法語 aisé, vivre à l'aise, être dans l'aisance, aisance honnête, fortune honnêt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小康「ㄒㄧㄠˇ ㄎㄤ」
1.國家社會逐漸安定,人民生活安樂,但尚未達到天下太平的階段。語出《禮記.禮運》。
造句今天國家有這種小康的局面,應感謝先民辛勤的貢獻。
2.形容略有資產而足以自給的經濟狀況。
造句小康家庭
小康「ㄒ一ㄠˇ ㄎㄤ」
⒈ 國家社會漸告安定,人民生活安樂,但尚未達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階段,稱為「小康」。
引語出《禮記·禮運》:「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⒉ 形容略有資產而足以自給的家境。
引《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引證解釋
⒈ 稍安。
引《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鄭玄 箋:“康,安也。今 周 民罷勞矣,王幾可以小安之乎?”
唐 白居易 《老病相仍以詩自解》:“昨因風發甘長往,今遇陽和又小康。”
⒉ 儒家理想中的所謂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樂的社會局面,指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之治。低於“大同”理想。見《禮記·禮運》。後多指境內安寧,社會經濟情況較好。
引《晉書·孫楚傳》:“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四年》:“在位年穀屢豐,兵革罕用,校於 五代,粗為小康。”
⒊ 今指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在特定時期所要求達到的目標。
引《瞭望》1985年第37期:“鄧小平 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探索了 中國 怎樣搞社會主義。歸根結底,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逐步發展 中國 的經濟。第一步,規定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從一九七九年底提出這個目標到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按人均計算,包括人口增加因素,從二百五十美元增加到八百至一千美元。”
⒋ 家庭稍有資財,可以安然度日。
引宋 洪邁 《夷堅甲志·五郎君》:“庠 不能治生,貧悴落魄……然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丁前溪》:“楊 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郁達夫 《遲桂花》:“家裡雖稱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