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晉齋法帖的意思
注音 ㄅㄠˇ ㄐㄧㄣˋ ㄓㄞ ㄈㄚˇ ㄊㄧㄝˋ
拼音 bǎo jìn zhāi fǎ tiè
基本釋義
注音 ㄅㄠˇ ㄐㄧㄣˋ ㄓㄞ ㄈㄚˇ ㄊㄧㄝˋ
拼音 bǎo jìn zhāi fǎ tiè
南宋曹之格所摹刻的匯刻叢帖,十卷。北宋米芾獲得晉朝王羲之《王略帖》、王獻之《十二月帖》及謝安《八月五日帖》墨跡,因而名其齋為「寶晉」。崇寧三年(西元1104)米芾擔任無為軍知州(今安徽無為)時,曾將三種書法刻於石上,後遭兵火損壞,幸經無為守葛祐之翻刻,而與殘石同列官舍。至曹之格任無為通判時,又重行摹刻,並增入家藏《晉帖》及米芾書多種。到咸淳四年(西元1268)刻成,標題為「寶晉齋法帖」。今傳本已非原面目了。
▸ 官法帖
▸ 法帖
▸ 三希堂法帖
▸ 榮寶齋
▸ 晉帖
▸ 法寶
▸ 法書帖
▸ 三大法寶
▸ 唐臨晉帖
▸ 大寶
▸ 閏法
▸ 三尺法
▸ 任法獸
▸ 三法司
▸ 容齋隨筆
▸ 商法
▸ 如法
▸ 三寶殿
▸ 汝帖
▸ 如法砲制
▸ 如法炮製
▸ 鵲潢寶扛
▸ 如獲至寶
▸ 泉帖
▸ 人民法院
▸ 染法
▸ 券帖
▸ 詘法
▸ 榷鹽法
▸ 全帖
▸ 拳法
▸ 獅蠻寶帶
▸ 群法
▸ 施齋
▸ 賽寶
▸ 善以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