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具的意思

注音 ㄏㄢˊ ㄐㄨˋ

拼音 hán jù

基本釋義

⒈  一種油炸的麵食。禦寒的衣物。

國語辭典修訂本

寒具「ㄏㄢˊ ㄐㄨˋ」

⒈  一種冬寒時的食品。似今之饊子,以糯米和麵搓成細繩,輓曲如環,以油煎而食用。

⒉  禦寒的用具。

《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傳六·劉恕傳》:「自洛南歸,時方冬,無寒具。」

引證解釋

⒈  一種油炸的麵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環餅,一名‘寒具’;截餅,一名‘蠍子’。皆須以蜜調水溲麵。若無蜜,煮棗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餅美脆。”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鑑識收藏購求閱玩》:“昔 桓玄 愛重圖書,每示賔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飡寒具,以手捉書畫,大點汙。”
宋 陸游 《西窗》詩:“看畫客無寒具手,論書僧有折釵評。”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部四·寒具》:“林洪 《清供》雲:寒具,捻頭也。以糯粉和麵,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餘,宜禁菸用。觀此,則寒具即今饊子也。以糯粉和麵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
清 趙翼 《題黃陶庵手書詩冊》詩:“摩挲忍汙寒具油,激賞欲浮大白酒。”

⒉  禦寒的衣物。

《太平廣記》卷三三八引 唐 戴孚 《廣異記·朱自勸》:“﹝ 自勸 ﹞謂婢曰:‘方冬嚴寒,聞汝和尚未挾纊,今附絹二匹,與和尚作寒具。’婢承命持還,以絹授尼。”
《宋史·文苑傳六·劉恕》:“﹝ 恕 ﹞自 洛 南歸,時方冬,無寒具。 司馬光 遺以衣襪及故茵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