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讎的意思

注音 ㄎㄡˋ ㄔㄡˊ

拼音 kòu chóu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亦作:寇仇2寇仇。

國語辭典修訂本

寇讎「ㄎㄡˋ ㄔㄡˊ」

⒈  仇敵、敵人。也作「寇仇」。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敵;敵人。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
《後漢書·仲長統傳》:“昔之為我哺乳之子孫者,今盡是我飲血之寇讎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國,以廣寇仇。”
唐 曹唐 《和周侍御買劍》:“將軍溢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寇讐。”
宋 蘇軾 《孫武論》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敵國,患在於將帥之不力。”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讐,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三十年來他已逐漸覺醒在驅逐他的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