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調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ㄥ ㄉ一ㄠˋ

拼音 gōng diào

基本釋義

⒈  古代樂曲曲調的總稱。中國古樂曲的調式,唐代規定二十八調,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調。最低的一根弦(宮弦)上的調式叫宮,其餘的叫調。

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宮調「ㄍㄨㄥ ㄉ一ㄠˋ」

⒈  舊樂曲調子的總稱。唐、宋人燕樂及詞,金、元人曲子,都有一定的宮調,所以都註明調名。小說中指曲子而言。

引證解釋

⒈  戲曲、音樂名詞。我國曆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則稱調,統稱“宮調”。以七聲配十二律,理論上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合稱八十四宮調。但實際音樂中並不全用。如 隋 唐 燕樂系根據琵琶的四根弦作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得二十八宮調; 南宋 詞曲音樂只用七宮十一調; 元 代北曲用六宮十一調; 明 清 以來,南曲只有五宮八調,通稱十三調,而最常用者不過五宮四調,通稱九宮。在一般人的話中,宮調亦常指樂曲。

《水滸傳》第二九回:“裡面坐著一個年紀小的婦人,正是 蔣門神 初來 孟州 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裡説唱諸般宮調的頂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予雖稍諳宮調,恐不諧於歌者之口。”
王季思 等注:“宮調--指樂曲的音調,向來以它的異同為聲調高低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