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意思
注音 ㄊㄞˋ 一ㄤˊ
拼音 tài yá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地球等行星圍繞它公轉的恆星,是由本身引力吸引在一起的直徑為 1.4×10 6 公里的氣體球,其內部深處熱核反應把氫聚變為氦而釋放出能量。
例太陽升。
太陽落。
英sun; sol;
⒉ 中醫。
英Taiyang;
⒊ 經外穴名。
⒋ 即顳顬。
國語辭典簡編本
太陽「ㄊㄞˋ ㄧㄤˊ」
天體恆星之一,半徑約為70萬公里,距地球約1億4960萬公里。有巨大的熱能輻射,表面溫度約為攝氏6000度,中心溫度在攝氏1000萬度以上。地球等太陽系八大行星即以它為中心作公轉。 ◎
太陽「ㄊㄞˋ 一ㄤˊ」
⒈ 恆星之一,半徑約為七十萬公里,距地球約一億五千萬公里,地球與其他行星繞其公轉。為氣態天體,表面溫度約為攝氏五千五百度,中心溫度估計超過攝氏一千五百萬度,足以進行核反應。
⒉ 太陽穴的簡稱。
引《醒世恆言·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你道好巧!去那女孩兒太陽上打著。大叫一聲,匹然倒地。」
《紅樓夢·第五二回》:「晴雯自拿著一面靶兒鏡貼在兩太陽上。」
⒊ 經穴名。如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
引證解釋
⒈ 日的通稱。
引《漢書·元帝紀》:“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
顏師古 注:“太陽,日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⒉ 指太陽光。
引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太陽晒著,風吹著,雨淋著。”
⒊ 旺盛的陽氣。
引《尚書大傳》卷五:“遂人 以火紀;火,太陽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終始》:“故至春少陽,東出就木,與之俱生;至夏太陽,南出就火,與之俱煖。”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咀嚼英華,呼吸太陽。”
⒋ 指太陽穴。參見“太陽穴”。
引《紅樓夢》第五二回:“只是太陽還疼。”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完全變了,變成個癟太陽,嘬腮梆,而稜角分明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