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ㄢ ㄕ

拼音 tiān sh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傳衣缽的人,被選為道教的首領。

Taoist master;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天師「ㄊ一ㄢ ㄕ」

⒈  天子的軍隊。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故大舉天師百萬之眾,與匈奴南單于呼完廚……霆奮席捲,自壽春而南。」

⒉  東漢張道陵傳五斗米教,其門徒尊稱為「天師」。其後世子孫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師為名號,世稱「張天師」。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對有道術者的尊稱。

《莊子·徐無鬼》:“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黃帝 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素問·上古天真論》:“﹝ 黃帝 ﹞迺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 歧伯 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⒉  東漢 張道陵 創五斗米道,其孫 魯 傳道 漢 沔 間,信奉者稱 陵 為天師。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一》:“水西山上有 張天師堂,於今民事之。”

⒊  尊稱僧道術士等。

《宋書·二凶傳·元凶劭》:“有女巫 嚴道育 …… 劭 等敬事,號曰天師。”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坐未久,忽聞扣門連聲雲 一行 天師至。”
老舍 《茶館》第三幕:“誰封你作了天師?”

⒋  猶言王師。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故大舉天師百萬之眾……霆奮席捲,自 壽春 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