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書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ㄢˊ ㄕㄨ

拼音 tián shū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填篆”。

國語辭典修訂本

填書「ㄊ一ㄢˊ ㄕㄨ」

⒈  一種書法的體式。用篆體書寫,字間滿密,其畫重疊,多用於圖書印記。

元·鄭杓《衍極·卷二·書要篇》:「蓋古文有填書、麒麟、鐘鼎。」
元·劉有定·注:「曰填書,周媒氏以仲春之月,判合男女,以書內採之文,魏文帝使韋誕以題芳林苑中樓觀。晉王廙、王隱並好之,隱以為字間滿密,故謂之『填書』。」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填篆”。書體之一種。相傳為 周 人 媒氏 所作。 唐 韋績 《墨藪·五十六種書》:“填書者,亦 周 之 媒氏 作。

魏 韋誕 用題宮闕, 王廙、王隱 皆好之。”
宋 夢英 《十八體書》:“填篆者, 周 媒氏 以仲春之月判會男女,則以此書表信往來,及 魏 明帝 使 京兆 韋仲將 點定 芳林苑 中樓觀, 王廙、王隱 皆雲字間滿密,故云填篆。亦曰方填書。至今圖書印記並用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