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效的意思

注音 ㄅㄠˋ ㄒ一ㄠˋ

拼音 bào xiào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為報恩而效力。

洗心改過,粉骨報效。——蘇轍《為兄軾下獄上書》

render service to repay sb.'s kindness;

國語辭典簡編本

報效「ㄅㄠˋ ㄒㄧㄠˋ」

貢獻力量,以為效命。

造句報效國家

國語辭典修訂本

報效「ㄅㄠˋ ㄒ一ㄠˋ」

⒈  為報答對方恩情而效力。

《西遊記·第三〇回》:「想老沙跟我師父一場,也沒寸功報效。」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

⒉  貢獻一己的力量給國家,以為效命。《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將來學成之後,可以報效朝廷。」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若肯留在帳下效力,你也可以藉此報效朝廷。」

⒊  以錢財賄賂他人。

《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上緊把銀子該報效的,該孝敬的,早些送進去。倘或出了缺,黑大叔在裡頭,就好替你招呼。」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報効”。

⒉  報恩效力;酬謝。

《後漢書·樂恢傳》:“﹝ 樂恢 ﹞上書辭謝曰:‘仍受厚恩無以報效。’”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雖蒙 句踐 禮,竟不聞報效。”
《水滸傳》第二五回:“西門慶 道:‘ 九叔 記心,不可洩漏,改日別有報效。’”
《紅樓夢》第四回:“依老爺這話,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將來國家需要你,總要有好的身體才能夠報效國家。”

⒊  舊指以財物奉獻官府、上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及 乾隆 豫 工 川 運,則承平日久,人思報効,每次皆千萬以外,然實不抵一次普免之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十一年, 廣東 奸民 李光照 覬覦富貴,具呈內務府,請報効木植,重修 澱園。”
《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上緊把銀子--該報效的,該孝敬的--早些送進去。”
巴金 《滅亡》第二二章:“結果商會會長報效了二十萬元軍餉,買回了自己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