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意思
注音 ㄊㄨˇ ㄒ一ㄥ
拼音 tǔ xī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5年,自轉週期約10小時2分,表面溫度為150°C。體積比木星略小,比地球約大七百五十倍,是九大行星中第二個大行星。有一個光環和十個衛星。中國古代叫做“鎮星”
英Saturn;
英文 Saturn (planet)
德語 Saturn (S, Astron)
法語 Saturne (planèt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土星「ㄊㄨˇ ㄒㄧㄥ」
1.行星名。距離太陽第六近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六十餘顆衛星,有明顯行星環。屬於類木行星。外觀呈黃棕色,大氣成分主要為氫和氦。古代稱為「鎮星」、「填星」、「信星」。 △鎮星、填星、信星
2.命相學上稱鼻子為「土星」。
造句依命相學來看,小張的土星明亮,不久應有升遷之喜。
土星「ㄊㄨˇ ㄒ一ㄥ」
⒈ 行星名。距離太陽第六近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六十餘顆衛星,有明顯行星環。屬於類木行星,外觀呈黃棕色,大氣成分主要為氫和氦。古代稱為「鎮星」、「填星」、「信星」。
⒉ 術數用語。命相家稱鼻子為「土星」。
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四老爺土星明亮,不日該有加官晉爵之喜。」
引證解釋
⒈ 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我國古代又稱之為“鎮星”。按距離太陽的次序計為第六顆;按體積計比木星略小,是第二大行星。其公轉週期為29.46年,自轉週期為10時14分。表面最高溫度約為-150°C。有一個光環和十個衛星。
⒉ 北斗星的第一星。
引《星經·北斗》:“北斗星謂之七政……第一名天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