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紀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ㄛˊ ㄐ一ˋ

拼音 guó jì

基本釋義

⒈  國家的禮制法紀。

⒉  治理國家的人。

⒊  指本朝的編年史。

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紀「ㄍㄨㄛˊ ㄐ一ˋ」

⒈  國家的法律、綱紀。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幹國之紀,犯門斬關。」

⒉  國中擅長經濟理財的人。

《管子·侈靡》:「擇其好名,因使長民。好而不已,是以為國紀。」
唐·尹知章·注:「其有好虛譽之名者,則擇之,使為興利者之長。好名不已,財乃彌積,故為國紀。」

引證解釋

⒈  國家的禮制法紀。

《國語·晉語四》:“夫禮,國之紀也。”
南朝 樑 任昉 《王文憲集序》:“自朝章國紀,典彝備物,奏議符策,文辭表記,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御史溫肅奏摺附片二》:“不獨國紀蕩然,抑且人紀頓喪。”

⒉  治理國家的人。

《管子·侈靡》:“擇其好名,因使長民,好而不已,是以為國紀。”
郭沫若 等集校:“謂以其人為國之經紀也。”

⒊  指本朝的編年史。

清 姚鼐 《明贈太常卿山東左布政使張公祠碑文》:“義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