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的意思

注音 ㄙˋ ㄎㄜ

拼音 sì kē

基本釋義

⒈  孔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⒉  南朝宋東觀設定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

⒊  漢代舉士的四種科目。

⒋  指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

⒌  唐高宗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⒎  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國語辭典修訂本

四科「ㄙˋ ㄎㄜ」

⒈  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宋·邢昺·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⒉  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引證解釋

⒈  孔 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邢昺 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後漢書·鄭玄傳》:“仲尼 之門,考以四科。”

⒉  南朝 宋 東觀 設定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

《南史·王儉傳》:“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總明觀,以集學士,或謂之 東觀。置東觀祭酒一人, 總明 訪舉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⒊  漢 代舉士的四種科目。

《通典·選舉一》:“﹝ 漢武帝 ﹞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決斷,材任三輔縣令。”

⒋  指 漢 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

《漢書·元帝紀》:“﹝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李賢 注引 顏師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⒌  唐高宗 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人倫·四科》:“容悅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 《孟子》章旨,凡此四科優劣之差。”

⒎  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夫文字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