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的意思

注音 ㄊㄨˇ ㄩˋ ㄏㄨㄣˊ

拼音 tǔ yù hún

基本釋義

⒈  古鮮卑族的一支。本居遼東,西晉時在首領吐谷渾的率領下西徙至甘肅、青海間,至其孫葉延時,始號其國曰吐谷渾。唐時泛指侵擾邊境的敵軍酋領。複姓。本鮮卑族首領名,後遂為姓氏。見《魏書·官氏志》、《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樂府名。本北朝馬上樂,周·隋時與西涼樂雜奏,成為宮廷音樂,唐時猶存。

國語辭典修訂本

吐谷渾「ㄊㄨˇ ㄩˋ ㄏㄨㄣˊ」

⒈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今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其袓先本遼東鮮卑種,西晉時酋帥長子吐谷渾率領部分族人遷至隴西,在今青海省以西,後勢力漸大,唐太宗時曾命李靖討伐,遂降唐,封其子為平西郡王,高宗時敗亡於吐番。信奉佛教。以遊牧為業。其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政權組織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引證解釋

⒈  古鮮卑族的一支。本居 遼 東, 西晉 時在首領 吐谷渾 的率領下西徙至 甘肅、青海 間,至其孫 葉延 時,始號其國曰 吐谷渾。隋 初, 誇呂 稱可汗,建都 伏俟城。唐 時, 諾曷缽 可汗曾來朝,受封號。後為 吐蕃 所並。參閱《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通典·邊防六》。

《資治通鑑·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吐谷渾王 伏連籌 事 魏 盡禮。”
胡三省 注:“吐,從暾入聲。谷,音浴。”

⒉  唐 時泛指侵擾邊境的敵軍酋領。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五:“前軍夜戰 洮河 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⒊  複姓。本鮮卑族首領名,後遂為姓氏。見《魏書·官氏志》、《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

⒋  樂府名。本 北朝 馬上樂, 周 隋 時與 西涼 樂雜奏,成為宮廷音樂, 唐 時猶存。

《舊唐書·音樂志二》:“北狄樂,其可知者 鮮卑 吐谷渾 部落稽 三國,皆馬上樂也…… 北周 隋 世,與 西涼 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浄王太子》、《企喻》也。”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唐鼓吹鐃歌》:“《吐谷渾》,言 李靖 滅 吐谷渾 於 西海 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