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握髮的意思
注音 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ˋ
拼音 tǔ bǔ wò fà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旦為延攬天下賢士,有時甚至“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謂洗髮時多次挽束頭髮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後因以“吐哺握髮”形容為延攬人才而忙碌操心。
吐哺握髮「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ˋ」
⒈ 比喻求賢殷切。參見「握髮吐哺」條。
引宋·陸游〈謝費樞密啟〉:「雖吐哺握髮之勞,曾靡遺於一士,然引坐解顏之遇,顧豈在於他人。」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吐哺捉髮”。
引《韓詩外傳》卷三:“成王 封 伯禽 於 魯,周公 誡之曰:‘往矣,子無以 魯國 驕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髪”。後遂以“吐哺握髪”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聖,以貴下賤,吐哺握髮,懼於失人。”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三折:“雖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風雲湊。”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輔呵吐哺握髮,金璧贖我呵重睹芳華。”
唐 韓愈 《後廿九日復上書》:“今雖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 吐哺捉髮
▸ 吐食握髮
▸ 握髮吐哺
▸ 握髮吐飧
▸ 輟食吐哺
▸ 啜食吐哺
▸ 三吐三握
▸ 三握髮
▸ 吐哺
▸ 吐哺輟洗
▸ 握髮殿
▸ 握髮
▸ 周公吐哺
▸ 吐握
▸ 握沐吐飱
▸ 理髮師
▸ 乳哺兒
▸ 染髮劑
▸ 乳哺
▸ 拳握
▸ 鬈髮
▸ 柔握
▸ 傾吐衷腸
▸ 秋髮
▸ 柔茹剛吐
▸ 傾心吐膽
▸ 窮髮
▸ 輕吞慢吐
▸ 青山一髮
▸ 茹柔剛吐
▸ 傾吐
▸ 茹柔吐剛
▸ 千鈞一髮
▸ 噙齒戴髮
▸ 氣哺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