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相應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ㄥˊ ㄕㄥ ㄒ一ㄤ 一ㄥˋ
拼音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指樂聲相和。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應。
同聲相應「ㄊㄨㄥˊ ㄕㄥ ㄒ一ㄤ 一ㄥˋ」
⒈ 原指聲音相應和。語出唐·孔穎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後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應和。唐·楊烱〈晦日藥園詩序〉:「凡我良友,同聲相應。」也作「同聲之應」。
引《易經·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等傳·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
引證解釋
⒈ 指樂聲相和。
引《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孔穎達 疏:“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然之分也。音不和,則比絃不動;聲同,則雖遠相應。”
⒉ 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
引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合歡詩》:“婦人言虎嘯風起,龍躍雲浮,磁石引針,陽燧致火,皆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宋 秦觀 《十二經相合義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謂同類而相感者也。”
⒊ 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應。
引《三國志·魏志·王粲等傳論》:“昔 文帝、陳王 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
《水滸傳》第八五回:“江 乃 鄆城 小吏,逃罪上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恩如骨肉,情若股肱。”
續範亭 《號召山西人民推翻萬惡無恥軍閥閻錫山》:“我們過去都是 續 李 兩烈士的革命同志,參加過國民軍的戰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心心相印,脈脈相通。”
▸ 同聲之應
▸ 同聲相呼
▸ 同聲相求
▸ 交口同聲
▸ 桴鼓相應
▸ 表裡相應
▸ 百口同聲
▸ 首尾相應
▸ 同類相求
▸ 同利相死
▸ 同類相妒
▸ 同惡相恤
▸ 同情相成
▸ 同類相從
▸ 同惡相黨
▸ 同惡相濟
▸ 同聲一辭
▸ 同道相益
▸ 同惡相助
▸ 同聲同氣
▸ 同惡相求
▸ 同惡相救
▸ 同聲
▸ 同聲異俗
▸ 同聲翻譯
▸ 同聲共氣
▸ 天人相應
▸ 同氣相求
▸ 同病相憐
▸ 同業相仇
▸ 同欲相助
▸ 同憂相救
▸ 同敝相濟
▸ 同明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