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師的意思

注音 一ㄡˋ ㄕ

拼音 yòu shī

基本釋義

⒈  先秦時官名。

⒉  右軍,右翼部隊。

⒊  複姓。

國語辭典修訂本

右師「一ㄡˋ ㄕ」

⒈  職官名。春秋戰國時宋、趙等國所設的執政官。

⒉  複姓。如漢有右師譚、右師細君。

引證解釋

⒈  先 秦 時官名。

《左傳·文公七年》:“夏四月, 宋成公 卒。於是 公子成 為右師。”
楊伯峻 注:“宋 以右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司寇為六卿。”
《孟子·離婁下》:“公行子 有子之喪,右師往弔。”
趙岐 注:“右師, 齊 之貴臣 王驩 字 子敖 者。”

⒉  右軍,右翼部隊。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陳 蔡 奔, 楚 右師潰。”
《國語·晉語四》:“公以二軍下,次於 陽樊。右師取 昭叔 於 溫。”
韋昭 注:“二軍,左、右軍。”

⒊  複姓。

《通志·氏族四》:“《世本》:‘ 宋莊公 至 公子申,世為 右師 氏。’ 漢 有中郎將 右師譚,後漢 有博士 右師細君。”
《後漢書·儒林傳下·包鹹》:“少為諸生,受業 長安,師事博士 右師細君。”
李賢 注:“姓 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