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的意思
注音 ㄍㄨˇ ㄊ一ˇ ㄕ
拼音 gǔ tǐ shī
基本釋義
⒈ 唐代以後指區別於近體詩(律詩、絕句)的一種詩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數沒有限制,每句的字數也可以不齊,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也叫古詩或古風。
國語辭典簡編本
古體詩「ㄍㄨˇ ㄊㄧˇ ㄕ」
詩歌的一種形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沒有限制,不講求對仗,用韻、平仄較為自由。
造句〈孔雀東南飛〉是有名的古體詩。 △古詩
古體詩「ㄍㄨˇ ㄊ一ˇ ㄕ」
⒈ 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偶。
引證解釋
⒈ 詩體名。對近體詩而言。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不要求對仗,平仄與用韻比較自由。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參見“古風”、“古詩”。
引唐 杜甫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詩:“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詩》:“試觀 唐 以來古體詩,多有至千餘言四五百言者; 放翁 古詩,從未有至三百言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