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詞的意思
注音 ㄎㄡˇ ㄘˊ
拼音 kǒu cí
基本釋義
⒈ 口供。
口詞「ㄎㄡˇ ㄘˊ」
⒈ 訴訟關係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的陳述。
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若官司拏住爾,審情真,問口詞;下腦箍,使拶子。」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今日天敗,請聽口詞。」
引證解釋
⒈ 口供。
引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我為甚先吐了這招承的口詞?”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操 曰:‘眾官不知,此人連結惡黨,欲反背朝廷,謀害 曹 某,今日天敗,請聽口詞。’”
《說唐》第七回:“蔡公 問了眾人口詞,喝令把響馬帶進來。”
▸ 群口詞
▸ 進口詞
▸ 對口詞
▸ 萬口一詞
▸ 眾口一詞
▸ 如出一口
▸ 冗詞贅句
▸ 入口處
▸ 三岔路口
▸ 乳口
▸ 軟口湯
▸ 宂口
▸ 入口
▸ 人多口雜
▸ 全宋詞
▸ 群口啾唧
▸ 忍口
▸ 刃口
▸ 權詞
▸ 人稱代詞
▸ 熱心苦口
▸ 讓口
▸ 闕口
▸ 驅口
▸ 群口鑠金
▸ 全唐五代詞
▸ 瓤口兒
▸ 人口
▸ 髯口
▸ 缺口
▸ 人口素質
▸ 人口粥
▸ 詮詞
▸ 缺口鑷子
▸ 人口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