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次的意思

注音 ㄑㄨˇ ㄘˋ

拼音 qǔ c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取此”。

⒉  隨便,任意。

⒊  草草,倉促。

⒋  次序。

⒌  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⒍  尷尬,進退兩難。

國語辭典修訂本

取次「ㄑㄨˇ ㄘˋ」

⒈  次第。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若陛下多方包容,則人材取次可用。」
清·陳曾壽〈浣溪沙·花徑冥冥取次行〉詞:「花徑冥冥取次行,舊盟全負甚心情?」

⒉  造次、隨便。

唐·皮日休〈襄州春遊〉詩:「等閒遇事成歌詠,取次衝筵隱姓名。」
《喻世明言·卷十二·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得幾多姝麗?」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取此”。

⒉  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七貴三公取次看。”

⒊  草草,倉促。

《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⒋  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⒌  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⒍  尷尬,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