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的意思
注音 ㄅㄛˊ ㄖㄢˊ
拼音 bó rán
詞性 副詞
基本釋義
⒈ 因心情煩亂、發怒等而激動地。
例權勃然曰。——《資治通鑑》
勃然而起。——唐·柳宗元《封建論》
英agitatedly;
⒉ 又。
例勃然變色。
⒊ 朝氣蓬勃地,精力充沛地。
例勃然興起。
勃然奮勵。——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英vigorously;
⒋ 突然的樣子。
例忽然出,勃然動。——《莊子·天地》
英suddenly;
英文 suddenly, abruptly, agitatedly, excitedly, vigorously
法語 avec agitation, d'une manière agitée, avec fièv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勃然「ㄅㄛˊ ㄖㄢˊ」
1.非常生氣的樣子。
造句勃然變色、勃然大怒
2.興起、奮起的樣子。
造句勃然而起、勃然而興
勃然「ㄅㄛˊ ㄖㄢˊ」
⒈ 發怒衝動的樣子。也作「勃如」。
引《孟子·萬章下》:「王勃然變乎色。」
《戰國策·趙策三》:「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⒉ 興起、奮起的樣子。
引《淮南子·兵略》:「有聖人勃然而起,乃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除穢,以濁為清,以危為寧。」
⒊ 突然。
引《莊子·天地》:「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
引證解釋
⒈ 突然。
引《莊子·天地》:“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失誤》:“縣令婦勃然入內,諸夫人不知所以,欲卻回。”
茅盾 《春蠶》一:“他的被窮苦弄麻木了的老心裡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來了。”
⒉ 興起貌。
引《莊子·知北遊》:“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
《韓詩外傳》卷八:“喻德教,舉遺士,海內翕然向風。故百姓勃然詠 宣王 之德。”
許維遹 集釋引 郝懿行 雲:“勃然,興起。 《傳》曰:‘興曰勃然。’”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不知幾時的怒風,引著‘自由’的波濤勃然興起。”
⒊ 因憤怒或心情緊張而變色之貌。
引《莊子·天地》:“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
《老殘遊記》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覺毛骨森竦,勃然色變。”
巴金 《春》十:“克明 聽見這些話,勃然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