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榜的意思

注音 ㄈㄨˋ ㄅㄤˇ

拼音 fù bǎng

基本釋義

⒈  科舉考試中除正式錄取外,另取若干名時所用的附加榜示,也叫“備榜”

additional notice;

國語辭典修訂本

副榜「ㄈㄨˋ ㄅㄤˇ」

⒈  舊時鄉會試因名額限制,未能列於正榜而文字優良者,於發榜時別取若干名,列其姓名於正榜之後,稱為「副榜」。

《明史·卷六九·選舉志》:「是時,會試有副榜,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監者亦食其祿也。」

引證解釋

⒈  科舉時代會試或鄉試取士,除正榜外另取若干名,列為副榜。始於 元 至正 八年。 明 永樂 中會試有副榜,給下第舉人以作官的機會。 嘉靖 中有鄉試副榜,名在副榜者準作貢生,稱為副貢。 清 只限鄉試有副榜,可入國子監肄業。參閱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鈔·副榜》。

《元史·百官志八》:“是年( 至正 八年)四月,中書省奏準……三年應貢會試者,凡一百二十人,除例取十八人外,今後再取副榜二十人。”
《明史·選舉志一》:“是時,會試有副榜,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監者亦食其祿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寫完了正榜,各官歇息了一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眾官再出來升座,再寫了副榜,然後填寫前五名。”
冰心 《六一姊》:“這座棚是 曲 家搭的,他家出了一個副榜,村裡要算他們最有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