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書的意思

注音 ㄎㄜˋ ㄕㄨ

拼音 kè shū

基本釋義

⒈  刻版印書。

國語辭典修訂本

刻書「ㄎㄜˋ ㄕㄨ」

⒈  刊行書籍。中國刻書,始於隋,行於唐,擴於五代,精於宋。

引證解釋

⒈  刻版印書。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刻書書冊》:“《河汾燕閒録》又謂:隋 開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

王阮亭 引之,以為刊書之始。刊書與抄書難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時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時始有之?當是 隋 唐 時習其技者少,刻書甚艱故耳。”
清 王筠 《菉友肊說》:“刻書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
周祖謨 《<鉅宋廣韻>前言》:“南宋 閩 中刻書事業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