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使的意思
注音 ㄓˋ ㄓˋ ㄕˇ
拼音 zhì zhì shǐ
基本釋義
⒈ 官名。唐大中五年設定,經劃邊防軍務,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後,因與金作戰,設定漸多,多以安撫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稱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轄治數路軍務,類似明清的總督。
引證解釋
⒈ 官名。 唐 大中 五年設定,經劃邊防軍務,控制地方秩序。 宋 初不常置。南渡後,因與 金 作戰,設定漸多,多以安撫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稱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轄治數路軍務,類似 明 清 的總督。參閱《文獻通考·職官》。
引《宋史·寧宗紀三》:“成都府路 安撫使 董居誼 為 四川 制置使。”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將。”
▸ 制置
▸ 制使
▸ 三制手
▸ 三天使
▸ 潤文使
▸ 如使
▸ 容制
▸ 撒嬌使性
▸ 軟裝置
▸ 任賢使能
▸ 如法砲制
▸ 任使
▸ 揉制
▸ 勸農使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曲制
▸ 人使
▸ 施置
▸ 犬牙相制
▸ 三三制
▸ 全制
▸ 權時制宜
▸ 驅使
▸ 戎王使者
▸ 權使
▸ 權制
▸ 三三制政權
▸ 全日制
▸ 清制
▸ 囚制
▸ 趨使
▸ 擅制
▸ 柔能制剛
▸ 青鳥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