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詩的意思

注音 ㄕㄢ ㄕ

拼音 shān shī

基本釋義

⒈  指孔子刪《詩》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謂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者凡三百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後世以司馬遷去古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穎達於《詩譜序疏》中稱:“如《史記》之言,則孔子之前,詩篇多矣,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馬遷言古詩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則以《論語》有“詩三百”之語,斷言“當孔子之時,已止此數,非自孔子刪之而後為三百也。”考今存《詩經》三百零五篇內容,歷歲久遠,布地遼廣,而分體編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韻,大致相近,謂此未經刪汰整理,本來如此,殆難想象。凡有成就,歸美一聖,固未可信,而必謂孔子未曾刪詩,亦逞臆之談。

⒉  泛指刪選詩歌。

引證解釋

⒈  更有甚者,如 清 崔述 則以《論語》有“詩三百”之語,斷言“當 孔子 之時,已止此數,非自 孔子 刪之而後為三百也。”考今存《詩經》三百零五篇內容,歷歲久遠,布地遼廣,而分體編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韻,大致相近,謂此未經刪汰整理,本來如此,殆難想象。凡有成就,歸美一聖,固未可信,而必謂 孔子 未曾刪詩,亦逞臆之談。更有甚者,如 清 崔述 則以《論語》有“詩三百”之語,斷言“當 孔子 之時,已止此數,非自 孔子 刪之而後為三百也。”考今存《詩經》三百零五篇內容,歷歲久遠,布地遼廣,而分體編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韻,大致相近,謂此未經刪汰整理,本來如此,殆難想象。凡有成就,歸美一聖,固未可信,而必謂 孔子 未曾刪詩,亦逞臆之談。

指 孔子 刪《詩》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謂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 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者凡三百篇, 孔子 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後世以 司馬遷 去古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 唐 孔穎達 於《詩譜序疏》中稱:“如《史記》之言,則 孔子 之前,詩篇多矣,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 孔子 所録不容十分去九, 馬遷 言古詩三千餘篇,未可信也。”

⒉  泛指刪選詩歌。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九〇:“鄙人勸君割榮者,努力刪詩壯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