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士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ㄝˋ ㄕˋ

拼音 liè shì

基本釋義

⒈  即元士。古稱天子之上士。別於諸侯之士。一說,古時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統稱。

⒉  有名望的人。

⒊  烈士。有志於建功立業之士。

國語辭典修訂本

列士「ㄌ一ㄝˋ ㄕˋ」

⒈  周代上士、中士、下士的統稱。職在獻詩以勸諭天子。

《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

⒉  有聲望的人。

《荀子·大略》:「子贛、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

引證解釋

⒈  即元士。古稱天子之上士。別於諸侯之士。一說,古時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統稱。

《春秋·哀公十一年》:“王及列士皆有饋餎。”
《國語·魯語下》:“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蓋古者自公卿至於列士,職以詩獻。”

⒉  有名望的人。

《管子·君臣下》:“布法出憲,而賢人列士盡歸功能於上矣。”
《荀子·大略》:“子贛、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

⒊  烈士。有志於建功立業之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要離 古列士,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漢 朝人……多喜歡繪畫或雕刻古來的帝王、 孔子 弟子、列士、列女、孝子之類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