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離析的意思
注音 ㄈㄣ ㄅㄥ ㄌ一ˊ ㄒ一
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基本釋義
⒈ 四分五裂,形容國家、集團等分裂瓦解。
例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論語·季氏》
英break up; come apart; fall to pieces;
相似詞
同室操戈 眾叛親離 四分五裂 各行其是 豆剖瓜分 支離破碎 分化瓦解 同床異夢 離心離德 土崩瓦解 爾虞我詐
相反詞
同心同德 不可開交 同甘共苦 眾望所歸 馬首是瞻 同舟共濟 堅如磐石 分甘共苦 風雨同舟 同心協力 戮力同心 和衷共濟 精誠團結 堅不可摧
國語辭典簡編本
分崩離析「ㄈㄣ ㄅㄥ ㄌㄧˊ ㄒㄧ」
形容國家或團體分裂崩解。
造句由於內部的利益爭奪,導致這個團體分崩離析。
分崩離析「ㄈㄣ ㄅㄥ ㄌ一ˊ ㄒ一」
⒈ 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宋·司馬光〈保業〉:「分崩離析,不可勝紀。」
近離心離德 爾虞我詐
反分甘共苦 同甘共苦 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 同舟共濟 和衷共濟 堅如磐石 安危與共
引證解釋
⒈ 形容國家、集團或組織分裂瓦解。
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後漢書·鄧禹傳》:“四方分崩離析,形埶可見。”
宋 司馬光 《保業》:“臣竊觀自 周 室東遷以來,王政不行,諸侯並僭,分崩離析,不可勝記。凡五百有五十年而合於 秦。”
《痛史》第十七回:“此時正是國家分崩離析之際,豈可聽其閒居!”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此派之擬議,以為今日 中國 之大患,在於無法,苟能藉憲法以謀統一,則分崩離析之局,庶可收拾。”
▸ 離析分崩
▸ 鸞分鳳離
▸ 離析渙奔
▸ 離析
▸ 分崩
▸ 崩離
▸ 頻譜分析儀
▸ 膜分離
▸ 縷析條分
▸ 兩權分離
▸ 離分
▸ 精神分析學派
▸ 化學分析
▸ 毫分縷析
▸ 分煙析生
▸ 分析
▸ 分析語
▸ 分析天平
▸ 分煙析產
▸ 分章析句
▸ 分析化學
▸ 分毫析釐
▸ 分條析理
▸ 分家析產
▸ 泛函分析
▸ 分絲析縷
▸ 分離
▸ 定性分析
▸ 定量分析
▸ 蕩析離居
▸ 崩析
▸ 崩分
▸ 身首分離
▸ 首身分離
▸ 數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