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紈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ㄥ ㄨㄢˊ

拼音 bīng wán

基本釋義

⒈  潔白的細絹。

⒉  代指絹制的團扇。

國語辭典修訂本

冰紈「ㄅ一ㄥ ㄨㄢˊ」

⒈  鮮潔如冰的白絹。

《文選·范曄·宦者傳論》:「冰紈霧縠之積,盈牣珍藏。」
《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夫食稻粱,進芻豢,衣狐貉,襲冰紈,觀窈眇之奇舞,聽雲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

⒉  用輕細的絹製成的團扇,因潔白如冰,故稱為「冰紈」。

引證解釋

⒈  潔白的細絹。

《漢書·地理志下》:“後十四世, 桓公 用 管仲,設輕重以富國,合諸侯成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歸。故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
顏師古 注:“冰謂布帛之細,其色鮮絜如冰者也。紈,素也。”
唐 許敬宗 《麥秋賦》:“非甘泉而滌景,異寒氣而浮涼。卻冰紈於寶笥,屏珍簟於披香。”
清 吳偉業 《宮扇》詩:“玳瑁簾開南內宴,沉香匣啟西川扇。蟬翼描來雲母輕,冰紈製就天孫豔。”

⒉  代指絹制的團扇。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節貼子詞·皇帝閣》:“一扇清風灑面寒,應緣飛白在冰紈。”
明 葉憲祖 《夭桃紈扇》第四折:“那時匆匆不及寫書,只留下紈扇一面。表相思未寫鸞箋,把冰紈留付多才。”
清 龔自珍 《意難忘》詞:“秋花分小影,秀句寫冰紈。眉意淺,佩聲殘,有珍重千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