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賊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ˋ ㄗㄟˊ

拼音 liù zéi

基本釋義

⒈  謂危害天下的六種惡人。

⒉  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彥、童貫、樑師成六人。他們結黨營私,危害國家,被太學生陳東等斥為“六賊”。見《宋史·欽宗紀》。

⒊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此六塵能以眼、耳等六根為媒介,劫掠“法財”,損害善性,故稱。見《楞嚴經》卷四。

⒋  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謂此六根妄逐塵境,如賊劫財。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賊「ㄌ一ㄡˋ ㄗㄟˊ」

⒈  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種惡人。見《六韜·卷一·文韜·上賢》。

⒉  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彥、童貫、樑師成。他們結黨營私,危害國家,被太學生陳東等斥為「六賊」。見《宋史·卷二三·欽宗本紀》。

⒊  色、聲、香、味、觸、法此六種為身心所攀緣的物件。因為這六者是產生煩惱的根源,會劫奪一切善法,所以用賊來比喻。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五》:「當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

引證解釋

⒈  謂危害天下的六種惡人。

《六韜·上賢》:“太公 曰:‘夫六賊者,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遊觀倡樂者,傷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犯歷法禁,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三曰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障主明者,傷王之權;四曰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六曰強宗侵奪,陵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元 劉壎 《隱居通義·駢儷二》引 車震卿 《啟》:“所幸社稷靈長,天王明聖,雖未築鯨鯢而誅六賊,然已御螭魅而去四凶。”

⒉  指 北宋 末之 蔡京、朱勔、王黼、李彥、童貫、樑師成 六人。他們結黨營私,危害國家,被太學生 陳東 等斥為“六賊”。見《宋史·欽宗紀》。

⒊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此六塵能以眼、耳等六根為媒介,劫掠“法財”,損害善性,故稱。見《楞嚴經》卷四。

唐 白居易 《齋戒》詩:“每因齋戒斷葷腥,漸覺塵勞染愛輕。六賊定知無氣色,三尸應恨少恩情。”
金 邊元鼎 《自嘆》詩:“久貧自沃三彭熾,一醉齊休六賊狂。”

⒋  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謂此六根妄逐塵境,如賊劫財。參見“六塵”。

《雜阿含經》卷四三:“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囚持杯水》:“真如有變易,豈不聞善知識能迴三毒為三昧,浄戒能迴六賊為六神,迴煩惱作菩提,迴無明為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