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門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ㄥ ㄇㄣˊ
拼音 gōng mén
基本釋義
⒈ 古稱國君之外門為“公門”。
⒉ 官署,衙門。
公門「ㄍㄨㄥ ㄇㄣˊ」
⒈ 舊稱政府官署。
引《文選·韋曜·博弈論》:「故山甫勤於夙夜,而吳漢不離公門,豈有遊情哉!」
⒉ 君門。
引《禮記·曲禮下》:「龜筴、几杖、席蓋、重素、袗?綌,不入公門。」
《文選·枚乘·七發》:「純粹全犧,獻之公門。」
引證解釋
⒈ 古稱國君之外門為“公門”。
引《禮記·曲禮上》:“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乘路馬,必朝服。”
《穀樑傳·莊公元年》:“秋,築王姬之館於外。築,禮也;於外,非禮也。築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頃之,太子與 樑王 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 釋之 追止太子、 樑王 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
⒉ 官署,衙門。
引《荀子·強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後娶》:“身沒之後,辭訟盈公門,謗辱彰道路。”
唐 張固 《幽閒鼓吹》:“張長史 釋褐為 蘇州 常熟 尉,上後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不數日復至。乃怒而責曰:‘敢以閒事屢擾公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折獄》:“殺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屍,此案即結;案後,速醮可也。汝少婦,勿復出入公門。”
郭沫若 《反正前後》七:“有過一位總督很喜歡他,他時常出入公門。”
▸ 公門有公
▸ 公門桃李
▸ 門公
▸ 於公高門
▸ 翟公之門
▸ 江門
▸ 黌門
▸ 看門
▸ 公假
▸ 公地
▸ 入門
▸ 弱門
▸ 三重門
▸ 山公倒載
▸ 塞門
▸ 三門四戶
▸ 三尺門裡
▸ 入地無門
▸ 三門
▸ 山公啟
▸ 上下同門
▸ 山公酩酊
▸ 軟公鞋
▸ 任公子
▸ 戎公
▸ 壬公
▸ 雀羅門
▸ 熱門貨
▸ 人民公社化運動
▸ 任公
▸ 仁公
▸ 群枉之門
▸ 山公醉
▸ 闕門
▸ 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