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座的意思
注音 ㄅㄚ ㄗㄨㄛˋ
拼音 bā zuò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八坐”。
⒉ 封建時代中央政府的八種高階官員。歷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東漢以六曹尚書並令、僕射為“八座”;三國魏、南朝宋齊以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座”;隋唐以六尚書、左右僕射及令為“八座”。清代則用作對六部尚書的稱呼。後世文學作品多以指稱尚書之類高官。
⒊ 指八抬轎。
八座「ㄅㄚ ㄗㄨㄛˋ」
⒈ 古代中央政府的八位高階官吏:(1) 漢以六曹尚書及一令、一僕為八座。(2) 魏以五曹、一令、二僕為八座。見《宋書·卷三九·百官志上》。(3) 隋、唐以左右僕射、六尚書為八座。見《晉書·卷二四·職官志》。後世遂為高官的通稱。
引《醒世恆言·卷二〇·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至今子孫科甲不絕。」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八坐”。
⒉ 封建時代中央政府的八種高階官員。歷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 東漢 以六曹尚書並令、僕射為“八座”; 三國 魏、南朝 宋 齊 以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座”; 隋 唐 以六尚書、左右僕射及令為“八座”。 清 代則用作對六部尚書的稱呼。後世文學作品多以指稱尚書之類高官。
引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坐,位列三臺。”
《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 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
⒊ 指八抬轎。
引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紅白盛事》:“先生( 阮元 )乘八座,行親迎禮。”
▸ 八座尚書
▸ 八抬八座
▸ 三臺八座
▸ 七八成
▸ 八面光
▸ 三臡八葅
▸ 入座
▸ 三八作風
▸ 三八線
▸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 三八式
▸ 讓座
▸ 狨座
▸ 獅子座
▸ 屈座
▸ 秦書八體
▸ 丘八
▸ 寢座
▸ 怯八義
▸ 千兒八百
▸ 遷座
▸ 七零八碎
▸ 七灣八扭
▸ 七死八活
▸ 起座
▸ 七事八事
▸ 七老八倒
▸ 七十三八十四
▸ 七折八扣
▸ 七郤八手
▸ 七口八嘴
▸ 七推八阻
▸ 七損八傷
▸ 七言八語
▸ 七腳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