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意思

注音 ㄩㄢˊ ㄒ一ㄠ

拼音 yuán xiā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舊時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晚。

night of the 15th of the 1st lunar month;

⒉  燈節那天由糯米粉製成的甜餡湯糰食品。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英文 Lantern Festival, night of the 15th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see also 元夜[yuan2 ye4], sticky rice dumplings

德語 Reismehlklöße (S)​

法語 boulette de riz glutineux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元宵「ㄩㄢˊ ㄒ一ㄠ」

⒈  元宵節的簡稱。參見「元宵節」條。

⒉  將餡放在鋪有糯米粉的竹籃上,再用雙手搖晃竹籃,使糯米粉均勻的黏在餡上,如此重複數次而製成的球形食品,稱為「元宵」。為元宵節的應時食品。

引證解釋

⒈  農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這天晚上叫“元宵”。亦稱“元夜”、“元夕”。 唐 以來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

唐 韓偓 《元夜即席》詩:“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
《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曾有妻 劉氏 素香,因三載前元宵夜觀燈失去,未知存亡下落。”
清 趙翼 《上元夕毘陵驛前泊舟》詩:“聯舟小泊運河濱,正是元宵節物新。”
巴金 《家》十九:“元宵節一過,新年佳節就完了。”

⒉  湯圓的別名。舊俗元宵節要吃湯圓,所以稱湯圓為“元宵”。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燈節》:“市賣食物,乾鮮俱備,而以元宵為大宗,亦所以點綴節景耳。”
楊朔 《海天蒼蒼》:“正過元宵節,叔父在我們家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