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刑的意思

注音 一ˊ ㄒ一ㄥˊ

拼音 yí xíng

基本釋義

⒈  效法;法式。

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詩·大雅·文王》

follow;

⒉  朱熹集傳:“儀,象;刑,法。”

⒊  典範,典型。

type;

引證解釋

⒈  效法。

《詩·大雅·文王》:“儀刑 文王,萬邦作孚。”
朱熹 集傳:“儀,象。刑,法。”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賦詩》:“儀刑祖宗,妥綏天保。”
唐 白居易 《襄州別駕府君事狀》:“故中外凡為冢婦者,皆景慕而儀刑焉。”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億兆,皆當儀刑斯人,垂範將來。”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學》:“世之言學,有儀刑他國者,有因仍舊貫得之者。”

⒉  為法,做楷模。

晉 袁巨集 《後漢紀·桓帝紀一》:“德苟成,故能儀刑家室,化流天下,禮苟順,故能影響無遺,翼宣風化。”
唐 竇庠 《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僕射》詩:“卜築三川上,儀刑萬井中。”
宋 陸游 《賀謝樞密啟》:“豈惟康濟於茲時,固足儀刑於後世。”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經師書》:“如此之人不棄絶則已,安可使儀刑後進,執事何為欲強之乎?”

⒊  楷模;典範。

《北齊書·陳元康傳》:“王教訓世子,自有禮法,儀刑式瞻,豈宜至是。”
明 方孝孺 《陳野翁字說》:“餘違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恆惴惴然恐為淺薄之歸,而不獲聞故老之儀刑,何幸乃得先生乎!”
清 劉大櫆 《金復堂先生八十壽序》:“杖履從容,示儀刑於 黃山、白嶽 之間,其高情逸韻,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遊國恩 《周總理逝世一週年紀念敬賦》詩:“忘身參密勿,忠黨樹儀刑。”

⒋  儀容,風範。

唐 鄭萬鈞 《大唐故代國長公主碑》:“乃數月後,偵其儀刑,稍稍顦顇。”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致語》:“慈儉之化,無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難報。惟流傳於歌舞,庶髣髴其儀刑。”
宋 葉適 《王夫人畫像贊》:“爾孫爾曾,象其儀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