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託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ㄚˇ ㄊㄨㄛ
拼音 jiǎ tuō
基本釋義
⒈ 藉故推託。
例假託有事。
英on the pretext of;
⒉ 冒名頂替。
英under sb.else’s name;
⒊ 假借;憑藉。
例小品是假託故事來諷刺時弊的表演。
英by means of;
英文 to pretend, to use a pretext, to make sth up, to pass oneself off as sb else, to make use of
假託「ㄐ一ㄚˇ ㄊㄨㄛ」
⒈ 虛擬、虛構。也作「假託」。
引《隋書·卷七八·藝術傳·序》:「或變亂陰陽,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熒惑民心。」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託的,也原自有真實的,未可執了一個見識,道總是虛妄的事。」
⒉ 假冒、偽託。
例如:「這件事分明是別人做的,卻假託張小姐的名義,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⒊ 憑藉、依託。
例如:「寓言通常假託故事來說明做人處事的道理。」
⒋ 藉口、託詞。
引《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質物值錢者,才足了年數,就假託變賣過了,不準贖取。如此刻剝貧戶,以致肥饒。」
引證解釋
⒈ 見“假託”。
▸ 假名託姓
▸ 公假
▸ 軟嘰咯託
▸ 饒假
▸ 全託
▸ 權假
▸ 賕託
▸ 求假
▸ 容假
▸ 請假
▸ 擎託
▸ 請託
▸ 輕假
▸ 強文假醋
▸ 橋託
▸ 喬文假醋
▸ 謙託
▸ 契託
▸ 求託
▸ 日託
▸ 乞假
▸ 憑託
▸ 棲託
▸ 七託八轉
▸ 撇假
▸ 捧託
▸ 批假
▸ 平假名
▸ 攀龍託鳳
▸ 擬託
▸ 弄虛作假
▸ 弄假成真
▸ 片假名
▸ 年假
▸ 弄假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