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節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ㄚˇ ㄐ一ㄝˊ
拼音 jiǎ jié
基本釋義
⒈ 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⒉ 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後漢書·袁術傳》:“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周書·泉企傳》:“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⒊ 借用符節。
⒋ 虛偽的節操。
假節「ㄐ一ㄚˇ ㄐ一ㄝˊ」
⒈ 持符節為使臣。
引《漢書·卷一二·平帝紀》:「遣太僕王惲等八人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⒉ 借用符節。
引《戰國策·燕策二》:「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
引證解釋
⒈ 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引《漢書·平帝紀》:“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⒉ 漢 末與 魏 晉 南北朝 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引《後漢書·袁術傳》:“李傕 入 長安,欲結 術 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 陽翟侯。”
《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周書·泉企傳》:“孝昌 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 洛州 別將,尋除 上洛郡 守。”
至 隋 唐 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唐 範攄 《云溪友議》卷四:“及假節 邕交,道經 湘口,零陵 鄭太守史 與 京 同年,遠以酒樂相迓。”
⒊ 借用符節。參見“符節”。
引《戰國策·燕策二》:“故假節於 魏王,而以身得察於 燕。”
鮑彪 注:“時諸侯不通,出關則以節假之。”
⒋ 虛偽的節操。
引《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雖有假節見行,曰非成質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