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的意思

注音 ㄙㄨˊ ㄌ一ˋ

拼音 sú lì

基本釋義

⒈  才智凡庸的官吏。

國語辭典修訂本

俗吏「ㄙㄨˊ ㄌ一ˋ」

⒈  庸俗無卓見的官吏。

《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三國演義·第四回》:「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引證解釋

⒈  才智凡庸的官吏。

漢 賈誼 《治安策》:“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俗吏之所務,在於刀筆筐篋,而不知大體。”
《漢書·兒寬傳》:“異日, 湯 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 湯 言 兒寬。”
清 錢謙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趙士許授中憲大夫制》:“爾為郡一出於仁人、學士之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習,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郭沫若 《革命春秋·歸去來·達夫的來訪》:“我看 達夫 的使命依然是做個文藝作家,與其為俗吏式的事務所糾纏,倒應該隨時隨地去豐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