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講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ㄐ一ㄤˇ

拼音 shì jiǎng

基本釋義

⒈  從師讀書,聽其講學。為皇帝或太子講學。官名。

國語辭典修訂本

侍講「ㄕˋ ㄐ一ㄤˇ」

⒈  隨師聽講,研讀學業。

《後漢書·卷六四·盧植傳》:「植侍講積年,未嘗轉眄,融以是敬之。」

⒉  職官名。為帝王講授文史經書,漢時雖有侍講之稱,但未以為官名。唐始置侍講學士,宋兼置侍講。元、明、清三朝,翰林院俱有侍講學士及侍講。

引證解釋

⒈  從師讀書,聽其講學。 《後漢書·盧植傳》:“少與 鄭玄 俱事 馬融 ……女倡歌舞於前。

植 侍講積年,未嘗轉眄, 融 以是敬之。學終辭歸。”

⒉  為皇帝或太子講學。

《後漢書·桓鬱傳》:“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憲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頗涉經學……由是遷長樂少府,復入侍講。”
《後漢書·桓榮傳》:“榮 嘗寢病,太子朝夕遣中傅問病……後病癒,復入侍講。”
《北史·高允傳》:“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
唐 韓愈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及此年, 韋侯 為中書舍人,侍講六經禁中。”
愛新覺羅·溥儀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四:“樑鼎芬 在侍講日記裡有這樣一段文字:‘ 宣統 九年正月初七日, 慶親王 奕劻 死。’”

⒊  官名。 漢 代有此稱號,以之名官則起於 魏明帝。唐 始置侍講學士,其職為講論文史以備君王顧問。 宋 沿置,並設侍講、侍讀,皆由他官之有文學者兼任。 元 明 清 則列為翰林院額定之官。又 南北朝、唐、宋 諸王府,亦有侍講。

唐 張九齡 《賀侍講徧賜衣服狀》:“右 高力士 宣稱:陛下親講讀《毛詩》,徧賜侍講 陳希烈 三品兼衣物等。”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三年》:“以 司馬懿 為太傅…… 彥 為散騎常侍、侍講。”
胡三省 注:“以在 少帝 左右,令侍講説。侍講之官,起乎此也。”
《宋史·職官志二》:“學士侍從有學術者為侍講、侍讀。”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小生今年十六歲,往京應試。忝中第一名,官授侍講。”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京城裡的窯姐們最粗最賤,不知怎麼那一班人偏要去走動……誰知裡面有三個闊客:一個是侍郎,一個是京堂,一個是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