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劍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ㄐ一ㄢˋ
拼音 fú jiàn
基本釋義
⒈ 以劍自刎。
伏劍「ㄈㄨˊ ㄐ一ㄢˋ」
⒈ 用劍自刎。
引《左傳·僖公十年》:「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引身伏劍,永言固之。」
引證解釋
⒈ 以劍自刎。
引《左傳·襄公三年》:“魏絳 至,授僕人書,將伏劍。”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故 田光 伏劍於北 燕,公叔 畢命於西 秦。”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田中 ﹞後知力不可報,密為遺表,伏劍而終。”
清 錢謙益 《母劉氏仍前贈》:“古之賢母,望倚門而辭伏劍者,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 陵母伏劍
▸ 結纓伏劍
▸ 三尺劍
▸ 刃樹劍山
▸ 蜷伏
▸ 柔伏
▸ 屈伏
▸ 請劍
▸ 趨伏
▸ 秋伏
▸ 青劍
▸ 琴心劍膽
▸ 琴劍飄零
▸ 欽伏
▸ 琴劍
▸ 輕劍
▸ 槍刀劍戟
▸ 潛伏
▸ 竊伏
▸ 愆伏
▸ 擒奸擿伏
▸ 青鋒劍
▸ 千伏
▸ 潛伏期
▸ 擒生踏伏
▸ 潛深伏隩
▸ 牽鬼上劍
▸ 潛龍伏虎
▸ 寢伏
▸ 千金劍
▸ 棄書捐劍
▸ 棄劍
▸ 起伏
▸ 契船求劍
▸ 乞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