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的意思
注音 ㄖㄣˊ ㄕㄣ
拼音 rén shē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中國的一種草本植物( Panax schinseng ),小葉卵形,花小、淡黃綠色,傘狀花序,結成鮮紅色的漿果。
英ginseng;
人蔘「ㄖㄣˊ ㄕㄣ」
⒈ 植物名。五加科人蔘屬,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肥大,形狀像人,故稱為「人蔘」。葉為掌狀複葉,花小色白。果實扁圓形。根和葉都可入藥,有滋補作用。我國東北、韓國、美國、日本為著名產地。種類繁多,以野生品種最為珍貴,其色紅者稱為「血蔘」。其根也稱為「人蔘」,味甘,微苦。自古即為補血、強壯、興奮之藥。有中樞興奮、利尿、鎮靜及驅風的功效。也作「人蔘」、「玉精」。
引證解釋
⒈ 亦作“人葠”。亦作“人蓡”。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葉都可以入藥,為中藥貴重藥品,有滋補作用。
引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治疾當得真人蔘,反得支羅服。”
《梁書·阮孝緒傳》:“母 王氏 忽有疾……合藥須得生人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人蔘》:“人蓡年深,浸漸長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謂之人蓡……後世因字文繁,遂以參星之字代之,從簡便爾……人蔘體實有心而味甘,微帶苦,自有餘味。”
清 沉初 《西清筆記》卷一:“上深賞之,御筆仿 梁楷 潑墨仙人繪圖以賜,並賜人葠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