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的意思

注音 ㄨˇ ㄗㄨˊ

拼音 wǔ zú

基本釋義

⒈  指族誅本人、兩弟及兩妻家。謂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內的親族。辛亥革命後曾稱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為“五族”。

德語 fünf ethnischen Minderheiten, welche China gründeten (V)​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五族「ㄨˇ ㄗㄨˊ」

⒈  漢、滿、蒙、回、藏合稱為「五族」。

⒉  五氏族。

《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⒊  五親族。

宋·王禹偁〈一品孫鄭昱〉詩:「五族不力穡,終歲飽且溫。」

⒋  古代五百家稱為「五族」。

《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

⒌  高句麗的削奴、絕奴、順奴、灌奴、桂婁五部族。

⒍  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官妃五族。

⒎  誅連五族。

《漢書·卷九〇·酷吏傳·王溫舒傳》:「夫古有三族,而王溫舒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引證解釋

⒈  指族誅本人、兩弟及兩妻家。

《漢書·酷吏傳·王溫舒》:“光祿勳 徐自為 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 王溫舒 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顏師古 注:“溫舒 與弟同三旅,而兩妻家各一,故為五也。”

⒉  謂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內的親族。

《後漢書·黨錮傳序》:“而今黨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訓之文,有謬經常之法。”
《資治通鑑·晉紀安帝隆安元年》:“收殺 觚 者 高霸 程同,皆夷五族。”
胡三省 注:“五族,謂五服內親也。”

⒊  辛亥革命後曾稱 漢、滿、蒙、回、藏 五個民族為“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