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的意思

注音 ㄨˇ ㄨˇ

拼音 wǔ wǔ

基本釋義

⒈  《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五五相乘為二十五,漢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二十五。以五為行列。謂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

引證解釋

⒈  五五相乘為二十五, 漢 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

《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
《隸釋·漢堂邑令費鳳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
《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遭離母憂,五五斷仁。”

⒉  二十五。此謂 黃帝 有子二十五人。

《鶡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
陸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
《三國志·魏志·王朗傳》:“老臣慺慺,願國家同祚於 軒轅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為伊邑。”

⒊  以五為行列。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豔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
南朝 樑 江淹 《學樑王兔園賦》:“上飛 衡 陽,下宿 沅 漢,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
《晉書·天文志中》:“凡降人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又云,如人叉手相向。”

⒋  謂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

《魏書·高佑傳》:“設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盜發則連其坐,初雖似煩碎,後風化大行,寇盜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