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體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ㄊ一ˇ

拼音 shì tǐ

基本釋義

⒈  〈方〉:事情。

不知事體如何。

things;

⒉  事情的體統。

慮違事體。

decorum;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事體「ㄕˋ ㄊ一ˇ」

⒈  事情的體統。

《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性溫柔謹素,常遜言恭色。練達事體,明解朝章。」
《西遊記·第二五回》:「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罵,白口咀咒,枉賴了我們也。」

⒉  事情。

《儒林外史·第五〇回》:「問道:『鳳四哥,事體怎麼樣了?』」
《老殘遊記·第五回》:「他父親已到衙門裡頭求師爺去了,吳氏便知事體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頭兒請來。」

引證解釋

⒈  事理;道理。

《東觀漢記·胡廣傳》:“達練事體,明解朝章。”
晉 葛洪 《抱朴子·仁明》:“明見事體,不溺近情,遂為純臣。”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鐵裡蟲 道:‘叫你兒子出來,我教道他事體。’”

⒉  體制;體統。

《北史·張普惠傳》:“班勞所施,慮違事體。”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中貴悚懼曰:‘念某年離班行,不知州府事體。’”
《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個事體。”

⒊  事情;情況。

唐 白居易 《請罷兵第三狀》:“行營近日事體陛下一一具知。”
《宋史·岳飛傳》:“其事體莫須有。”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玄德 聚眾曰:‘ 孔明 一去 東吳,杳無音信,不知事體如何?’”
丁玲 《韋護》第二章:“兩人常常要為這些事體鬧架。”

⒋  指形體。

孫中山 《駁<保皇報>》:“夫性質與事體異,發現於外謂之事體,稟賦於中謂之性質。”

⒌  猶職業,工作。

洪深 《貧民慘劇》第二幕:“劉姑丈 :‘找些事體混混。’ 王一聲 :‘姑丈,我自小沒讀書,也沒學過手藝,什麼也不會幹。’”
茅盾 《上海》:“你到 上海 來託朋友尋事體,剛剛你的朋友自己也沒事體,你的運氣也太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