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ㄥ 一

拼音 zhōng y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中國傳統的醫學。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⒉  用中國的醫學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相反詞

西醫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中醫「ㄓㄨㄥ 一」

⒈  研習我國固有的醫術,以治療疾病的醫生。別於西醫而言。

西醫

引證解釋

⒈  指中等的醫術或醫生。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賦》:“夫上醫療未萌之兆,中醫攻有兆之者。”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不服藥,勝中醫。’此語雖不可通行,然疾無甚苦,與其為庸醫妄投藥,反害之,不得為無益也。”
清 唐甄 《潛書·除黨》:“何必 扁鵲 ?苟達其故,中醫皆能治之。”

⒉  中國 傳統的醫學。

鄭觀應 《盛世危言·醫道》:“日本 素學中醫,今亦參用西法,活人無算。”
毛澤東 《書信選集·致楊尚昆》:“今後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學習班,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領導負責辦理。”

⒊  指用 中國 醫學理論和醫療方法治病的醫生。

鄒韜奮 《潘老太太與中醫》:“僅就 上海 一埠而論,中醫有二千人,藥鋪有三百家。”

⒋  符合醫理。

《漢書·藝文志》:“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音律》:“傳奇中賓白之繁,實自予始……與其留餘地以待增,不若留餘地以待減。減之不當,猶存作者深心之半,猶病不服藥之得中醫也。”